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,负责过滤血液、调节电解质平衡和维持体液稳定。当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时,患者可能面临生命危险,此时肾脏移植成为关键治疗手段。本文将深入探讨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换肾,帮助读者了解肾脏移植的必要性和适应症。
终末期肾病(ESRD)是主要适应症
终末期肾病(End-Stage Renal Disease, ESRD)是换肾最常见的原因。当肾小球滤过率(GFR)降至15ml/min/1.73m²以下时,肾脏无法有效清除体内废物,导致尿毒症症状。患者可能出现严重水肿、恶心呕吐、疲劳和呼吸困难。此时,透析治疗虽可暂时维持生命,但长期依赖会降低生活质量,因此换肾成为首选方案。统计数据显示,超过70%的肾脏移植患者源自ESRD病例。
常见疾病导致肾功能衰竭
多种慢性疾病可引发肾功能恶化,最终需要换肾。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原因,高血糖损害肾小球,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。高血压肾病同样危险,长期血压失控会损伤肾血管。其他如多囊肾(遗传性疾病导致肾囊肿增大)、肾小球肾炎(炎症破坏肾单位)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,也可能进展至肾衰竭阶段。早期诊断和治疗这些基础病至关重要,以延缓肾功能损失。
急性肾损伤或其他特殊情况
除了慢性病,急性肾损伤(AKI)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需要换肾。例如,严重外伤、中毒或感染导致肾组织坏死,如果恢复无望,移植成为选项。先天性疾病如肾发育不全或遗传性肾病(如Alport综合征),在儿童或青年期就可能需移植。此外,肾移植失败后(如排斥反应),部分患者需二次移植。
换肾的评估与禁忌症
换肾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状况。适应症包括: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、无严重心肺疾病、癌症病史已治愈5年以上,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。然而,禁忌症也不容忽视:活动性感染、未控制的高血压或糖尿病、严重心脏病、精神疾病未稳定,以及HIV/AIDS等免疫缺陷病。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查(肌酐、尿素氮)、尿液分析和影像学(如超声或CT)综合判断。
治疗选择与生活影响
与透析相比,换肾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。移植后,患者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,但能恢复较正常生活。全球每年约有10万例肾脏移植手术,成功率在90%以上。但供体短缺是挑战,活体捐赠和遗体捐赠是主要来源。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体检,及早干预。
总之,换肾通常在终末期肾病、特定慢性病或急性损伤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损失时考虑。及时咨询肾科专家,结合个人健康制定方案是关键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,如控制血压血糖、戒烟限酒,能有效预防肾衰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