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透析治疗?详解透析指征与关键因素

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,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、调节电解质平衡和水分。当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时,身体无法正常排出毒素,这时就需要考虑透析治疗。本文将详细解析肾病在哪些情况下必须进行透析,帮助读者了解这一关键医疗决策。

健康肾脏结构示意图

肾病类型与常见症状

肾病主要分为慢性肾病和急性肾损伤两大类。慢性肾病是肾功能缓慢衰退的过程,常见于糖尿病、高血压患者,症状包括持续性疲劳、下肢水肿、尿液泡沫增多、食欲减退和血压升高。急性肾损伤则起病急骤,可能由感染、药物中毒或外伤引起,表现为尿量减少、恶心呕吐和呼吸困难。无论哪种类型,如果肾脏过滤功能下降至临界点,体内废物积累就会威胁生命。

透析治疗的关键指征

透析并非所有肾病患者都需要,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成为必要选择。以下是需要透析的主要医学指征:

  • 肾小球滤过率(GFR)低于15 ml/min/1.73m²:GFR是衡量肾功能的核心指标。当GFR降至15以下,表明肾脏已丧失大部分过滤能力,无法维持基本代谢平衡。
  • 尿毒症症状明显:包括持续性恶心、呕吐、严重食欲不振、皮肤瘙痒和精神错乱。这些症状由毒素积累引起,称为尿毒症综合征。
  • 电解质严重紊乱:如高钾血症(血钾超过6.0 mmol/L),可导致心脏骤停;或严重酸中毒(血液pH值过低),影响器官功能。
  • 液体超负荷并发症:表现为肺水肿、心力衰竭或顽固性高血压,通常由肾脏无法调节水分引起。
  • 其他紧急情况:包括药物中毒(如某些抗生素或化疗药物)、急性肾损伤伴多器官衰竭等。

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测(如肌酐、尿素氮水平)、尿液分析和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。一般建议在GFR低于10时立即开始透析,但具体时机需个体化判断。

血液透析治疗过程示意图

透析类型与选择

透析主要有两种形式: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。血液透析通过机器将血液引出体外,过滤后回输,每周需在医院进行3次,每次4小时。适合急性或严重病例,但需血管通路(如动静脉瘘)。腹膜透析利用腹部天然膜进行过滤,患者可在家操作,每日数次,灵活性高但感染风险稍增。选择取决于患者健康状况、生活习惯和医疗资源。

透析的风险与日常管理

透析虽能延长生命,但伴随风险:感染(如血管通路或腹膜感染)、低血压、贫血和骨矿物质代谢紊乱。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,包括控制饮食(低盐、低钾)、定期监测体重和血压。心理支持同样重要,许多患者经历焦虑或抑郁,家人陪伴和康复计划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。

结论与预防建议

肾病在肾功能衰竭晚期必须透析治疗,早诊断和干预可延缓进程。高危人群(如糖尿病、高血压患者)应定期体检,监测肾功能指标。健康生活方式,包括戒烟、限酒和控制血糖,能显著降低肾病风险。若出现疑似症状,务必及时就医,专业评估是保障生命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