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镜检查的基本认识
胃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食管、胃和十二指肠内部情况的医疗诊断方法。它利用一根细长的管子,顶端装有摄像头,插入患者口腔进入消化道,帮助医生发现溃疡、炎症、肿瘤等病变。这种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至关重要,因为它能提供实时、高精度的影像,避免误诊或延误治疗。
主要适应症:常见需要胃镜检查的情况
当患者出现持续消化不良或上腹疼痛时,胃镜检查是首选诊断工具。例如,反复发作的胃痛伴随恶心、呕吐或烧心感,可能暗示胃炎、胃溃疡或胃食管反流病。医生会基于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进行胃镜,避免仅依赖药物治疗掩盖潜在问题。
吞咽困难或食物卡喉感是另一个关键指征。如果患者在进食时感觉食物停滞在胸骨后,或伴随胸痛,这可能是食管狭窄、肿瘤或贲门失弛缓症的信号。胃镜能直观检查食管壁,识别异常狭窄或肿块,及时干预防止并发症。
呕血、黑便或便血等消化道出血迹象必须紧急评估。呕血指呕吐物带血,黑便则是粪便呈柏油状,暗示上消化道出血源如胃溃疡或静脉曲张。胃镜检查不仅能定位出血点,还能通过止血夹或注射治疗控制出血,减少输血需求。
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或贫血也需胃镜排查。体重在短期内减轻超过5%且无明确原因,可能源于胃癌、淋巴瘤或吸收障碍。同样,慢性贫血(血红蛋白低)伴随疲劳,若非营养缺乏引起,胃镜可检查是否由胃部出血或肿瘤导致。
对于高风险人群,如长期吸烟、饮酒者或有胃癌家族史,胃镜用于早期筛查。胃癌在早期常无症状,定期胃镜(如每1-2年)能发现微小病变,提高治愈率。此外,胃部手术后的随访,如胃切除术后,胃镜监控复发或吻合口状况必不可少。
其他相关适应症与注意事项
慢性胃炎或胃溃疡病史患者需定期复查。即使症状缓解,胃镜能评估黏膜愈合程度,防止复发。例如,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,胃镜确认根除效果。
反酸、嗳气等胃食管反流症状若药物无效,胃镜检查排除Barrett食管或癌变风险。Barrett食管是食管下段黏膜变化,可能进展为腺癌,早期胃镜干预可降低风险。
疑似异物摄入时,胃镜是取出工具。儿童或成人误吞硬币、骨头等,胃镜安全取出避免穿孔。同时,不明原因的上腹肿块或影像学异常(如CT显示胃壁增厚),胃镜提供活检确诊。
结论与建议
胃镜检查并非随意进行,需由专业医生评估症状、病史和风险后决定。常见禁忌包括严重心肺疾病或凝血障碍,但多数患者耐受良好。检查前需禁食6-8小时,过程通常在镇静下完成,耗时10-30分钟。若出现上述适应症,及时就医咨询,避免延误诊断。胃镜作为金标准工具,能显著提升消化系统疾病的管理水平,保障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