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糖高是什么情况?
血糖高,医学上称为高血糖,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异常升高的一种状态。正常情况下,空腹血糖应低于6.1 mmol/L,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低于7.8 mmol/L。当血糖持续超过这些范围时,可能表明身体存在代谢问题,最常见于糖尿病。高血糖并非独立疾病,而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生理异常,如果不及时控制,会引发严重健康风险。
高血糖的发生源于胰岛素功能失调或抵抗。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激素,负责调节血糖进入细胞供能。当胰岛素分泌不足(如1型糖尿病)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减弱(如2型糖尿病),血糖无法有效利用,导致积累升高。其他诱因包括遗传因素、不良生活习惯、肥胖、慢性压力、某些药物(如皮质类固醇)或疾病(如胰腺炎)。数据显示,全球超过4亿人受糖尿病影响,其中高血糖是核心问题。
高血糖的常见症状
高血糖症状多样,但初期可能不明显,容易被忽视。典型表现包括频繁口渴(多饮)和尿量增加(多尿),这是因为身体试图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糖分。患者常感饥饿(多食),但体重反而下降,因为血糖无法转化为能量。疲劳、视力模糊、伤口愈合缓慢也是常见信号。严重时,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或呼吸困难,这提示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。
值得注意的是,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。有些人无症状,仅通过体检发现;另一些人症状突发,需紧急处理。定期监测血糖是关键,尤其有家族史或肥胖人群。
高血糖的诊断与并发症
诊断高血糖需专业医疗检查。常用方法包括空腹血糖测试、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(OGTT)和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检测,后者反映过去2-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。HbA1c≥6.5%或空腹血糖≥7.0 mmol/L可确诊糖尿病。
若不及时管理,高血糖会引发长期并发症。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,包括心脏病和中风;微血管损伤导致视网膜病变(可能失明)、肾病(需透析)和神经病变(手脚麻木)。研究显示,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平均减少10年,但通过早期干预可大幅改善。
预防与管理策略
预防高血糖的核心是生活方式调整。均衡饮食至关重要,建议低糖、高纤维膳食,如多吃蔬菜、全谷物和瘦肉,限制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。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,如快走或游泳,帮助提升胰岛素敏感性。体重管理目标BMI在18.5-24.9之间,减重5-10%可显著降低风险。
戒烟限酒和压力管理也必不可少。对于已确诊患者,药物治疗(如二甲双胍)或胰岛素注射需遵医嘱。定期自我监测血糖并记录日志,便于调整方案。每年体检包括眼底和肾功能检查,能及早发现并发症。
结语
血糖高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状态,关键在于认知和行动。通过健康习惯和医疗支持,大多数人能有效管理血糖,避免严重后果。关注身体信号,及时就医,是维护长期健康的基础。